導讀:2020年MBA考試備考進行中,寫作素材對于童鞋們來說,是很重要滴,小編匯總了一些素材,今天與大家分享寫作素材之形勢與內容。
(1)引言
形式表現內容,內容影響形式,形式與內容的統一又矛盾的關系著實讓人經常迷茫。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內容與形式的寫作主題。
(2)事例素材
1.形式脫離了內容
據載,明朝皇帝朱元璋坐了江山后,便立下一條家法:每頓飯必有粗菜,并且身體力行,頓頓都上豆腐。但到了他的后代,這頓“憶苦飯”慢慢變了味,豆腐原料從豆子變成了鳥的腦髓,一份豆腐有時需要宰殺近千只鳥。明朝末年,崇禎皇帝每天的伙食費竟高達36兩銀子。
“憶苦飯”本是教育子孫艱苦樸素的有效形式,但本末顛倒淪為形式主義,徒有豆腐形式,卻無豆腐本質,不僅沒有起到警示作用,反而助長了奢靡之風。可見離開了內容的形式主義便失去了應有的味道。
2.內容與形式的統一
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表現的是北宋汴京城商業繁華的鬧市中心。由于內容的需要,該畫在形式上采用橫幅長卷,鳥瞰透視,移動視點的形式來表現。從這幅寫實性繪畫中,我們可以看到內容對形式的決定作用,線條、色彩、構圖等形式因素都是服從內容需要的。
所以由此看來,形式與內容也是統一的。
3.內容與形式的思考
在古代,“越王勾踐返國,乃苦身焦思,置膽于坐,坐臥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正是因為嘗苦膽不流于形式,正是因為務實的堅守,才換來了“三千越甲可吞吳”的豪邁。
(3)理論論據
1.舉賢任能,不時日而事利。(這兩句大意是:推舉賢人,選拔能力強的將領,不必非得是良辰吉日才行,一切從有利于事業出發。)——戰國時期軍事家 尉繚 《尉繚子·戰威》
2.不要讓形式主義淹沒和窒息了精神。——美國企業管理大師 湯姆·彼德斯
3.在發展過程中,內容先于形式,形式落后于內容。——斯大林
4.如果形式不是內容的形式,那么它就沒有任何價值了。——德國哲學家 馬克思
5.真理只有通過最樸素的形式才能放射出最耀眼的光芒。—— 形式名言狄龍
6.形式是一只金瓶,思想之花插入其內,便可流芳百世。——法國作家 法朗士
7.一件事情既然以不平凡的形式開始了,那么它也必定以同樣的形式結束。—— 形式名言俄國詩人 萊蒙托夫
8.太過重視行為規則與拘泥形式,以致在事業上坐失良機,那損失是很大的。——英國文藝復興時期作家,哲學家 培根
9.禮貌出自內心,其根源是內在的,然而,如果禮貌的形式被取消,它的精神與實質亦隨之消失。——約翰·霍爾
10.真正的文化經典,都是那種可以無比深刻,但也可以無比簡單的東西,它的深刻是它的精神內涵,簡單是它的表面形式。簡單與深刻有時并不矛盾。 ——于丹
然而思考近幾年,有的地方臺賬一本接一本,越來越精密,有時候卻調度不出真實數字;征求意見表一摞壘一摞,滿紙“無意見”的情況不在少數;民主生活會一次又一次,許多時候聽到的是有“辣味”的套話;調研報告一篇再一篇,卻往往都是老問題、老對策,只不過換了套文字系統而已。認認真真的過場、繁繁瑣瑣的程序,自己給自己制造大量工作,到頭來收效甚微。
面對現在過于嚴重的形式主義,我們需要回歸原有的腳踏實地的精神,實干的精神,而不只是流于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