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MBA報考測評申請中......
說明:您只需填寫姓名和電話即可免費預約!也可以通過撥打熱線免費預約
我們的工作人員會在最短時間內給予您活動安排回復。
導讀:
一. 論證有效性分析
1)論證有效性分析的邏輯錯誤歸納
a. 類比不當或機械類比: 是有一種事物的性質得出的結論,而另外一種事物僅僅和它有某一點的共性,或者僅僅表面相似,就得出另一種事物同樣的結論,也可叫類推不當。
b. 強加觀點:把自己的觀點強加到事實之上,比如:我認為,在我理解等等
c. 時間因果論: 指出由于時間的推移或改變而導致了事情的發生
d. 時光停留: 停留在目前而去預測若干年后的事情
e. 訴諸權威: 例如:一項研究表明: 某個專家說,某個權威組織發布,等等。沒有事實根據,也沒有指明權威性,根本就沒有可靠性和可信性。
f. 選擇狹隘論: 要么這樣,要么就那樣,如果不這樣,就必須那樣,認為只有兩種選擇,其實可能有更多的選擇。
g. 樣本數據不具有代表性: 僅僅抽取一些調查或試驗的對象就妄下斷言。
h. 以偏概全: 從事物的一個方面或者群體的幾個點就能推的一般性的結論,或從一個特殊的例子,就能推到一般的普遍的結論。
i. 百分比基數問題: 題目中的比較的幾個百分比的基數可能會不同,或同一事物的百分比前后的基數發生變化。
j. 偷換概念: 把某個概念的范圍縮小或者擴大或者改變,不當的引申,致使意義發生轉變。前后概念界定不清。
k. 無關推理: 用一些無關的事實或者理論論據進行推理,如:由一個公司的員工比另一個公司員工的學歷高,推得他們的工作效率都高。
l. 平均數問題: 有很多事情是不能夠平均的,比如今年彩電市場總份額為1000萬美元,現在有10家彩電公司在市場中,我們可以知道平均每家擁有100萬美元的銷售額。其實這是不能平均的,往往是20%的公司創造了80%的銷售額和利潤。
m. 它因削弱: 說明某個結論時候過于絕對,認為僅僅是這個原因造成的,其實存在其他原因。可以對某一個因果關系進行質疑,說明還有其他原因。
n. 因果倒置: 是現有果才有因的。
o. 相對數量和絕對數量: 認為相對的數量大,絕對的數量就大,如:去年A企業的銷售額增長40%,而B企業的銷售額只增長10%,說明A企業比B企業更賺錢。
p. 驚人百分比: 有時候給出一個很小的百分比,比如1%,但是如果它以全國人民為基數,那這個百分比的絕對數量就是個驚人的數字了。
q. 缺乏比較對象: 給出一個數字或量詞來說明某個事物怎么樣,但是卻沒有給出參照物和比較的標準。比如:在日本,現在已經發現了3000只劍蛇,真的很多阿。 其實,可能美國有300000只,比他更多。
r. 方法不可行:給出現有的方法去解決某個問題,但是實際并不能解決,或達不到目的,或從反面增加了矛盾。
s. 因不達果: 給出的結論和其原因沒有必然的聯系,也叫做無因果聯系
2)結構
a. 標題:
萬能型: 一篇值得商榷的論證,一篇漏洞百出的論證 一篇有待完善的論證
質疑型: 老年人真的不用穿運動鞋嗎?
削弱型: 打破規則不一定就好 …如是說
比喻型: 荒誕的“”(找出題目中的一個重點名詞或詞組)
以上的標題要根據實際情況來,最后一種很好,但提煉出來有一定的難度,也需要一定得時間。要把握分寸。
b. 開頭:
[FS:PAGE]上文援引實例,就___等問題展開分析,并推出___結論。縱觀全文,該論證雖有可取之處,卻因諸多的邏輯錯誤導致其觀點難以成立。現分析如下。
c. 中間部分
結構: 首先, (找出邏輯錯誤所在,要部分或者全部引用),指出邏輯錯誤的名稱,最好是專業名詞,分析認為錯誤的理由,可以加入反證和歸謬,即如果不這樣會怎樣,或假定它正確會得到什么結論。最后最好能夠點明中心,“該論點不可取”
其次, 同上結構
然后, 同上結構
進而, 同上結構
此外,還存在諸多值得商榷之處。如( …… ),
注意:
1. 至少找到6個錯誤,4個詳細寫,1個在最后寫,1個在結尾中略提。
2. 對別人的論證進行評價,要注意,應該盡量接受別人文本中的基本前提。文中的這句話似乎就是站在原材料的前提之外在說話。應該說這樣的評論或反駁不是最有力,因為它不是非常內在,最有力的削弱是肯定了他的前提卻得不到他的結論,這也是論證中歸謬的精髓。
3. 對別人的論證進行評價,要注意應該盡量避免自己的主觀性,否則就很可能是以自己的“錯”來反對別人的“錯”了;即使是你認為的客觀的信息,無庸置疑的結論,在引用時也要特別小心,因為它們也很可能只是你個人的主觀偏見,因此,最好的辦法就是盡量避免在別人的文本之外再引入別的信息。如果要引入,我認為還是采用“可能”,“如果……”這樣比較軟的語氣。如果要加強語氣,那么可以用“很可能”來表達. 比如如果上文改成“人們在健康長壽方面的要求很可能越來越高”,就更嚴謹些
c. 結尾
綜上,論者的謬誤無可避免地削減了上文推理的嚴謹性和有效性。因而,要使結論成立,該論證還有待完善。
3)常用詞匯
缺乏有力論據支持 妄下斷言 牽強附會 完全不具可比性 樣本不具代表性 類推 不能相提并論 不可同日而語 加強論證 機械地照搬 概念界定不清 論據不充分 邏輯關系混亂 邏輯推理不嚴密 值得商榷 缺乏說服力 概率大 未免有失偏頗 這一論斷也令人費解 還需完善,有待證明,不恰當,不確切,不嚴謹,欠妥當,不足取,輕率,武斷,很難站住腳 未必,不一定,可能,并不必然,并不意味,并不代表,很可能,完全有可能,或許
1) 論者認為 作者指出 作者主張 作者斷言 論者相信 文中提到
2) 但并無相關論據支持這一論斷,這是典型的偷換概念的邏輯錯誤
4)錯誤分析段落典型結構
S1 指出邏輯錯誤所在 - 提出問題
理解并抓住作者推理的邏輯主線,如論據是什么,結論是什么,原因是什么,結果是什么,現象是什么,解釋是什么,觀點是什么,評價是什么等等,用概括的話說出作者錯誤的邏輯思路,如:作者認為….是…..的原因,這是以偏概全的典型體現。 再如:“論者引出……的例子作為對其……觀點的支持(一般例證),未免有失偏頗”。盡量要概括,即使要引用原文,不要大段或成句的引用。可以使用的例句有:第一句的關鍵在于凸現作者的錯誤的邏輯思路
1.1. 論者所列舉的。。。的論據并不能支持其觀點
2. 2.論者所依據的。。。。,并不必然是導致。。。唯一因素
3.3. 論者對。。。 的核心概念界定不清,以偏概全,類比不當,概念前后不一致,引申不當
4. 4.論者認為。。。。。, 這是…(強拉因果,偷換概念,類比不當,忽視他因)…的典型體現。 [FS:PAGE]
5. 5.上文提到。。。。。
6.6.論者相信是……導致了……(現象分析), 但其論證并無助于解釋這二者的因果關系
7.7.論者根據……推理到……
8.8.論者主張的。。。。。。建議,并非一定可行,原因是:
9.9.為了加強其論證,作者還指出:“”,但……
1 10. 作者否定了……
1111. 為了支持這一論點,論者還必須假設,但未曾提供有力的論據支持這一假設 (無論據假設)
12. 論者所斷言的:“”,是毫無根據的,理由是……, 由于……, 所以,
S2 分析邏輯錯誤,給出正面或反面的理由 - 分析問題
分析作者為什么是錯的,錯在哪里,并給出充足的理由,說理要簡單明了,概括精煉。用邏輯語言來表達會更貼切。可以用反證,歸繆等等方法,要就事論事,要多用可能,不能太過武斷,相同的邏輯錯誤,或者同一邏輯主線上的錯誤可以在同一段落里面概括敘述。
1. 1. …..并不必然是導致…….的唯一原因 (找他因) , 還可能存在 、 等諸多的影響因素,如果… 被證明成立,那無疑是對論者觀點構成嚴重的削弱。
2. 2. 如果假定論者的觀點成立,顯然可以導致…..結論,而這樣的結論顯然是不成立的,這就對論者的觀點提出了質疑(反證)
3. 3. 但這二者之間并無必然的因果關系
4. 4. 結論 是否能讓人們認可/能否實現預期的效果,還有待考證
5. 5. 不足以支持這兩者間因果關系的建立
6. 6. 這一論斷并無助于解釋上述現象
7. 7. 為支持上述論證,論者在這里還必須要假設不會有其他原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