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MBA報考測評申請中......
說明:您只需填寫姓名和電話即可免費預約!也可以通過撥打熱線免費預約
我們的工作人員會在最短時間內給予您活動安排回復。
導讀:
一年多來,關于中國經濟走勢的種種預測很多,但基本都不準確。我在這里談宏觀經濟,不是想加入那個已經非常龐大的預言家的隊伍,而是想換個方法,先充分認識中國經濟中最重要的結構性特征,在此基礎上,再來探討中國經濟宏觀問題的癥結所在,進而分析應對宏觀挑戰政策的有效性。
我們提倡對癥下藥,來應對宏觀經濟挑戰,講到底,就是要改變近年來形成的種種不利于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重新激發中國中小企業的活力。
中國經濟中四大結構性特征
中國經濟中,有四個長期的、持續的和穩定的制度性特征,十分突出。
第一點:巨大的勞動力隊伍與失業、待業隊伍。
中國有大約8億勞動力,這個數字比全世界所有發達國家的勞動力總量加起來都還要多得多。在這個巨大的基數上,中國每年還要新增加1000萬至 1200萬勞動力。巨大的勞動力人口給中國造成了持續的就業壓力。30年來,中國經濟持續高速發展,即便經濟如此高速增長,全國每年新增加就業崗位多數年份也只有600至800萬。
我們再來看兩個特定的勞動力市場。在農村勞動力市場上,我國巨大的農村勞動人口中,雖然有1.3億已經進城打工了,但是還有1.3億剩余勞動力,需要解決就業問題。在大學生就業市場上,隨著近年來高校逐年擴招,就業壓力也很大。僅2009年,就有400多萬往屆生和580多萬應屆生將要找工作,而一個正常年份里,市場為大學生創造的就業崗位不過400萬左右。中國經濟中的就業形勢,不容樂觀。
第二點:居民儲蓄總額達18萬億元。
中國人喜歡存錢,這是全世界都曉得的。經過30多年改革開放,中國居民儲蓄總額已經達到18萬億人民幣,2008年中國政府的財政收入估計能超過6 萬億人民幣。與之相比,美國人的國民儲蓄率很低,所以美國人只能靠信用卡過日子,一旦發生金融危機,相當大一部分人就會破產。而中國人大多數家庭都有儲蓄,只要他想買一件東西,哪怕銀根再緊縮,他是拿得出這筆錢來的。
所以,從理論上說中國的消費市場還有很大的潛力可挖。中國經濟發生什么問題,原則上都不是錢的問題。
第三點:中小企業是中國經濟的脊梁骨。
中小企業占中國企業總數的99%,它們使用20%的金融資源,卻創造了60%的GDP,75%的城鎮就業,60%的出口,貢獻了60%的稅收。這些數據說明,每一單位投入,中小企業創造的就業是大型企業的8倍至10倍,創造的GDP是大型企業的4~6倍。因為中小企業是中國城鎮勞動力就業的主力,雇傭了中國75%的城鎮勞動力,這就意味著如果中小企業裁員10%,中國就會新增加3千萬失業人口。
在30年的改革過程中,大型國企大部分時間都在忙于”扭虧為盈“,”下崗分流“,”解決歷史包袱“。在這樣一個過程中,中國經濟能夠保持高速增長,同時解決了就業與社會問題,靠的主要是中小企業。
非常不幸的是,中小企業卻受到了與它們的貢獻完全不匹配的待遇。它們成為了地方政府的錢袋子,成為了腐敗官員的私人銀行,在政策上受到歧視,在資源分配上被邊緣化。
第四點:政府占有絕大部分社會財富。
中國的政府有多大呢?有人做了粗略計算,將國有資產資源轉換成錢的話,這個價值大約是90萬億元人民幣,這個數字占了全社會財富總額的75%左右,而一個發達國家,政府所占的財富大約是20%。
除了90萬億財富的占有以外,每年政府還有6萬億的財政收入,占25%的GDP。對于這個數字,財政部官員在做國際比較時說,這個比例還不是很高。但是他們忘了做兩個進一步的比較:一個就是中國各級政府在財政以外收的其他費用至少要占財政收入的80%左右;另外一個就是西方發達國家的財政收入大部分不是自己支配。比如說美國,50%至60%的財政收入都屬于轉移支付,用于養老保險、失業保險等社會保障工程。而在中國,大約80%至90%以上都可以由政府自由支配。
關鍵不是錢,關鍵是就業[FS:PAGE]
從中國經濟四個基本面的分析可得出:在中國經濟中,關鍵的不是錢,關鍵的是就業,關鍵的是中小企業生存和發展的狀態,關鍵的是政府對中小企業的政策。
責任編輯:佚名
社科賽斯官方微信
社科賽斯官方微博
相關熱詞搜索: 最新消息
【版權與免責聲明】 如發現內容存在版權問題,煩請提供相關信息發郵件至service@mbaschool.com.cn,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本站內容除非來源注明社科賽斯,否則均為網絡轉載,涉及言論、版權與本站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