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MBA報考測評申請中......

說明:您只需填寫姓名和電話即可免費預約!也可以通過撥打熱線免費預約
我們的工作人員會在最短時間內給予您活動安排回復。

導讀:斯坦福的一項最新調研顯示,人們對于自己道德聲譽的重視程度足以促使他們在工作中好好表現、與同事們好好合作,而不會去冒遭到負面評價的險。

在刊登于Scientific Reports的一項新研究里,斯坦福大學的社會學家Robb Willer和南卡羅來納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與無法評價他人的組織相比,有評價他人道德機會的小組人員更愿意與他人合作,也更容易信賴別人。

“通常,提起道德評判,大家都認為它是負面的,”在斯坦福大學研究組織行為的商學院教授Willer說,“但對于激勵良好的舉動來說,這很重要。”

研究人員還發現,允許評價他人的小組成員更容易相信別人,也更加慷慨。除此之外,這項“強化道德界限能在團隊中促進合作和利他行為”(The Enforcement of Moral Boundaries Promotes Cooperation and Prosocial Behavior in Groups)的調研中還提到,那些可以評判他人的組織和那些通過罰錢來提升協作的組織中的相互合作的水平,其實相差不大。

社會認可的力量

早在19世紀末就出現了“道德評判對于社會等級很重要”的言論。但大多現有研究都著重于個人腦海中的道德推理和批判。

至今為止,很少有研究針對于,對于他人喜歡或不認可的評價到底會如何影響群體中的個人行為。也沒有研究去深入調查,與罰款相比,道德批判對于促進合作有多大的幫助。

在研究實驗中,Willer和其他研究人員雇傭了54個四人小組,并將其隨機按照控制欲、人際道德批判和兩項物質懲罰這四個元素歸類。而每一位參與者都擁有20個貨幣單位,并且會使用私人計算機終端來與小組成員們匿名互動。這樣的互動一直持續了一個小時,在這段時間里,會有一系列的測試來鼓勵成員為一項對小組有利的基金捐款。參與者在實驗中可以看到別人有沒有捐錢,并且可以贊揚他人的捐款行為或者給予罰款懲罰。

調查結果顯示,在群體協作中,道德評判看起來比罰錢更有效。盡管這兩種方法都會促進組員合作,但罰錢會導致一些爭吵,因為被罰錢的員工會報復那些懲罰他們的人。因此,那些采用道德評判的組織有著更低的被報復可能性和更高程度的寬容心和信賴。

“人類真的很在意他們的聲譽,”Willer說,“所以要知道批判本身就可以推進合作。”

研究同時也發現,相比于直接罰款,人們更愿意給團隊成員提意見(兩種選擇的比例分別為36%與74%)但這些評判大多都是正面的。在60%的時間里,大家都會夸獎對方的表現。而研究顯示,負面評價只占據14%的時間。

未來需要更多的深入研究

這項研究對于現如今的群體行動提供了重要貢獻,因為在過去的幾十年里,物質懲罰實際已經成為了促進群體合作與和諧的主要方式。

當此項研究著重于物質懲罰會造成負面影響時,Willer和相關研究成員呼吁業界對道德批判進行更深一步的研究。因為在促進小組合作的過程中,道德批判看似更加有效和省事。

“這些研究結果指出,正因為對被旁人注意的期待,使得道德批判和最大程度的物質激勵有一樣的效果,”Willer和合作者在報告中如此寫道。

社會學教授Brent Simpson和 南卡羅來納大學的畢業生 Ashley Harrell 也參與了此項調查。同時,這項研究也受到了National Science的資助。

原標題:Moral Judging Helps People Cooperate